市农业农村局:稳定粮食生产 提高种植效益 -凯发k8国际注册
开场语: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天门市人民政府网和天门网联合举办的“在线访谈”栏目。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策解读,促进互动交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打造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我们本期节目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段银庭,与各位网友交流天门市粮食生产及产业发展情况。段局长,您好!
段银庭: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与大家进行交流,也非常感谢广大网友对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首先,感谢段局长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栏目。正如大家所知,粮食安全是治国安民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生产要天天讲、年年抓,不能有丝毫放松和懈怠。近年来,我市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段银庭:天门是全国产粮大县、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着力写好品种、品质、品牌“三品”文章,促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016年以来,连续5年在全省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中获优秀等次,体现了粮食大市的政治担当。
一是粮食安全保持前列。
面积稳定。全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40万亩,2021年居全省县市第5名,其中,大豆50万亩,居全省第一;小麦87.3万亩,居全省第4。自2016年开展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以来,我市均为优秀等次,其中2019年居全省第一。
产能提升。2021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80.79万吨,较上年增加0.73万吨。
结构优化。形成了“天东双水双绿”“天西小麦大豆”“天南天北油菜水稻”粮食生产特色优势板块。
二是设施装备支撑有力。
农田高标化。建成高标准农田159.5万亩,占基本农田的82.9%,连续多年获得省政府督查激励。
生产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8%,位居全省前列,其中水稻、小麦、大豆、油菜实现全程机械化。
服务社会化。粮食耕种收、植保服务覆盖率85%以上,全市26个乡镇建设烘干场(所),日烘干能力9040吨。2021年,《人民日报》专题报道我市“优质粮食工程”产后服务做法。
三是产业链条日趋完备。
筑牢生产端。积极打造优质稻米等四大农业产业链,全市水稻订单生产面积45万亩,庄品健集团按每斤稻谷2元订单生产12万亩。天门市优质稻米产业链被纳入全省十大产业链同链发展。
培优加工端。现有省级农产品加工园1个,省级农业产业园2个,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5家(其中国家级3家)。庄品健米业入选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
提升价值端。全市稻谷品质均达到优质稻谷(三级)标准,天门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达48%,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九真明庙炒米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
四是绿色发展势头强劲。
建设绿色基地。依托“一江三河”,实施硒田绿养,2022年,我市获得“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推进绿色生产。推广标准化种植达到130万亩,全市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2.6%,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利用率达91.2%。我市入选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市)。
打造绿色产品。“庄品健”入列“中国驰名商标”,“石家河”大米入围“荆楚大地好粮油”区域公用品牌,“二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32件,我市获得“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称号。
主持人: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今年粮食生产形势,以及在确保粮食生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段银庭:根据农业部门生产调度,2022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41.08万亩,较上年面积240.07万亩增加1.01万亩,增0.42%,预计粮食总产81.48万吨,较上年总产80.79万吨增加0.69万吨,增0.61%,在今年7-9月遭遇历史极端高温天气的不利条件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强化统筹部署。2月9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全市三级干部会议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就农业和粮食生产做出具体部署。市政府于2月25日组织相关部门、早稻主产乡镇、生产主体召开全市早稻生产现场推进会,3月26日召开全市小麦病虫害防控推进会,5月20日召开全市三夏工作推进会,8月18日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部署粮食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确保了粮食生产各个阶段工作顺利推进。
二是狠抓面积落实。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下达2022年粮食大豆生产目标任务通知》(天政办电〔2022〕5号),我局制定下发《天门市促进2022年早稻生产补贴资金使用方案》(天农函〔2022〕3号),将全年粮食和大豆生产目标任务、早稻指导性计划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压实乡镇属地责任。为确保粮田粮用,制定印发了《关于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加强耕地保护利用工作通知》,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等相关单位组成督导组,3月以来开展分片包干督导4次,有力推进了粮食种满种足。
三是提高收益保障。针对当前农资价格依然高企情况,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发﹝2022﹞12号)“健全完善粮食收益保障政策”要求,多措并举优化粮食相关政策,弥补成本上涨带来的种粮收益下降,切实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市财政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早稻生产,对早稻育秧环节按100元/亩大田的标准给予补贴。大力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农户免费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10万亩;配套整合中央救灾资金、商品粮大省奖励资金项目等资金280万元,以专业统防统治组织为载体大力开展水稻统防统治82万亩次;扎实开展三批次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核实和发放。
四是加强防灾减灾。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针对今年高温干旱天气,提前制定印发《当前在田农作物管理意见》《关于防御农作物近期及8月高温热害的技术指导意见》等技术指导意见11期,在春耕备耕、“三夏”生产、梅雨汛期、秋收秋播等关键农时,组织专家、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田管近2900人次;发布《2022年天门市粮棉作物主要病虫害趋势预报》等植保病虫情报18期,开展病虫害防治现场培训25场次,推动了科学田管和防灾减灾措施落实落地。
主持人:我市是粮食生产大市,但也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请您介绍一下我市粮食生产未来的规划。
段银庭:今年我市被纳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我市将以此次创建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建设全国重要粮食安全保障基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创建全国优质高效粮食种植示范区。依托水稻主产乡镇资源禀赋,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高产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和功能稻生产分区,持续推进绿色高质高效水稻核心板块建设,积极开展水稻“一种两收”,推广稻虾、稻鳅、稻鱼等“稻渔”综合种养,稻-麦(油)轮作等稳粮增收模式;推广麦、油、菜豆轮作及等优质高产大豆品种,推进高蛋白大豆品种,引进筛选和绿色高质高效模式集成示范,提高大豆种植单产及品质,推动优质高蛋白大豆示范区建设,示范“大豆 ”高质高效生产模式;优选良种、配套良法,因地制宜建设优质高产粮食板块;整合项目资金,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强土壤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先进实用技术,增强优质粮食种植能力,建设全国优质高效粮食种植示范区。
二是建设江汉平原农产品物流中心集散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集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江汉平原粮食物流产业园。本着“政府提供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产业”的思路,推动规模种养、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电商营销、产品配送、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发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深入实施农业主导产业提升行动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排头兵”工程,推进农业产业链有机连接和价值链提升。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按照“区域公用品牌 企业产品品牌”模式,塑造一批品牌价值高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竞争力强的农业业品牌和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
三是打造湖北省“智慧农业”先行区。积极探索集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一体的高效、优质、低耗的精准生产模式。实施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工程,聚焦农机农艺融合,挖掘现代耕作技术与全程机械化融合的生产模式。推广应用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小麦、水稻等主粮作物率先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他农产品在机播、机收、机防等环节提高机械化率。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探索推广以信息化手段促进跨区作业、订单作业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全程一体化信息监测、遥感控制、智能指挥的农业平台,实现农业发展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