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国友:扎根乡村乐奉献 -凯发k8国际注册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金舫 邓慧遐
“天气这么热,彭书记隔一两天就到我家了解情况,再不和邻居达成协议,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近日,马湾镇大台村梁某再次见到来她家“家访”的村党支部书记彭国友,作出以上“表态”。至此,梁某和邻居因为竹林“扯皮”的积怨终于化解。
“像这样跑腿、磨嘴皮的事,彭国友没少干,只要为群众服务,他总是不厌其烦。”这是妻子眼里的彭国友。
老板变身村里领头人
从一个年均收入20多万元的建筑装潢小老板,到整天奔忙在田间地头的合作社领航人,到带领群众增收、奔富路的村支书,彭国友一度不被亲友们理解。
2007年,眼见大台村班子软弱涣散,发展严重滞后,马湾镇党组织找到在家过年的彭国友,劝他返乡干事创业。彼时,彭国友在广东、山西、上海、武汉等地发展建筑装潢生意,年均收入逾20万元,返乡意味着放弃打拼多年、收入不菲的生意。
“老家更需要带头人去改变落后面貌。”几经犹豫,彭国友听从党组织的召唤,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2008年3月,彭国友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确立了增加群众收入,发展村级经济,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
2009年,他牵头组建村建筑工程队,由起初10余人发展成50人的专业施工队,每名队员每年创价值近8万元;联系一批在外经商人员,在村里办起小型五金机械加工厂、养猪场和养鸡场;建设200亩的莲虾套养基地,帮助农户每亩收入达5000元以上。
但光靠眼前的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彭国友又谋划着新发展。2015年初,彭国友组织发起组建了华汇合作社,随后又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彭国友采取“党建 专业合作社 基地 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新建200余平方米的生产及休息区,建有食堂,每天中午提供免费工作餐,月工资2000至4000多元,吸纳了大台、郭咀、曾刘等村部分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在基地就业。同时,拿出一个大棚进行蔬菜种苗培育,免费发放给贫困户,由支部党员结对帮扶,在种苗培育、田间种植、生产经营上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服务。近几年来,彭文波等贫困户通过在合作社就业或发展种植脱贫。
在彭国友的多方努力下,合作社注册了“芦叶香”商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诚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基地,新建厂房、冷库等,实现产业链延伸。合作社还带动周边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积极探索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游产业,吸纳更多群众就业。
合作社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基地的发展,合作社从成立之初仅10名社员发展到现在几十名社员。2016年底,合作社又筹资在市级重点贫困村曾刘村流转土地100余亩新建92个蔬菜大棚,基地也从单一的藜蒿种植发展到藜蒿、西红柿、黄瓜、长豆角、辣椒等多样化种植。
在彭国友的qq空间里,有许多照片,有村里铺石修路的、清淤河渠的、维修泵站的、村委会评议评选的、村务公开的、惠农政策公示的、搭建大棚的种种场景,还有农作物发芽、开花、结果时的记录……在外务工经商的乡亲们在他的空间里,能了解到各类政策在村级的落实情况、村级规划发展,也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家乡的点滴变化。也正是这些平凡小事,让群众感受到身边党组织以及党员的力量。
带领群众齐心战“疫”
“谁家有孕妇、谁家有慢性病患者、谁家有重症病人、谁家有儿童,什么时间需要去做产检、买什么药品、做透析、采购奶粉,彭国友比我们都清楚,不用我们操心……”这是疫情封村期间,群众对彭国友的评价。
在大台村,除了党员干部,更有志愿者积极主动参与村疫情防控,当时共有28名志愿者活跃在抗疫一线,担起了村级防控的重任:守哨卡、登记信息、采购、发放物资……
“每天看到彭书记整夜不睡觉,冒着严寒坚守哨卡,我深受感动,如果把他一个人累趴下了,那说不过去,因为大台村是我们共同的家,守护家园,确保安全,人人有责……”泥鳅养殖户彭拥军看到彭国友如此辛苦,心里过意不去,于是在微信群“吐槽”,一语既出,立刻引起村民共鸣,众多村民积极响应。
疫情暴发初期,缺防护用品、缺相应物资,彭国友想方设法争取在外成功人士的支持,在防护用品紧缺的早期争取到一批口罩。在彭国友等党员的影响下,村民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有什么事,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就会有不少村民响应。该村六组村民彭铁军在村级微信群发起捐款倡议后,村民积极响应,不到一天时间就收到76位村民的捐款1.8万余元,还有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村民们说,村党组织过得硬,党员处处带头,我们也要齐心协力把家园建设好。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