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今年有望破5000亿 -凯发k8国际注册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5日
来源:湖北发布公众号
打印:
字体:
力争到2025年
湖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规模突破5500亿
奋力打造湖北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图片


今天(9月25日

湖北召开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推动高质量发展”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

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副主任 周峰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二级巡视员 祝方东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吉红

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许正山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 舒孟炯

介绍湖北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情况


2022年9月
湖北省委、省政府研究决定
突破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聚焦智能制造装备、绿色智能船舶
航空航天、高端能源装备等重点领域
共同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2023年

湖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

迈上四千亿台阶


2023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收迈上四千亿台阶;今年1—8月,产业营收3170亿元,同比增长16.3%,全年有望突破五千亿元。

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相继出台突破性发展全省高端装备、工业母机、绿色智能船舶、低空经济等行动方案。积极对接国家重大专项,依托武汉新城打造全国高端工业母机战略基地;湖北省政府与工信部签订国内首份绿色智能船舶部省合作备忘录,联合福建、安徽等地发起《“六省一市”区域协同推动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打造全国内河绿色船舶示范省份;与国家航天局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与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工程,加快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


加速实施科技攻关,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围绕产业发展,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突破,汉江国家实验室落户湖北,航天领域的李德仁院士荣获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智能制造装备领域,全球最高端的三维五轴激光加工机床打破国外垄断,九轴六联动专用数控机床和搭载ai芯片的智能数控系统国际首创;全球首台全面划线机成功下线投入使用;院士领衔“湖北造”人形机器人研发攻关取得显著进展。绿色智能船舶领域,700标箱江海直达纯电动集装箱船入选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全球发电功率、储能水平最大的“三峡氢舟1号”实现首航;新型船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填补行业空白。航空航天领域,我国首款载人飞艇“祥云”as700完成首艇交付;快舟—11中型固体运载火箭完成首次商业履约发射;全国首颗城市专用卫星“武汉一号”、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珞珈四号”01星成功入轨;华科大“月球上盖房子”走进2024年央视《开学第一课》。高端能源装备领域,湖北省页岩气开采装备研发水平国际一流、国内领先;锌铁液流新型储能电池、铁基液流储能系统依托工程获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湖北应城3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建成投运,储能规模等3项指标全球第一。

聚力推进重点项目,高端制造向新发力。谋划实施一批百亿工程,总投资100亿元的新隆泰工业母机产业基地破土动工,50余家领军企业签约入驻;总投资近百亿元的宜都、黄州和武穴船舶基地陆续开建,设计年产能170万载重吨;总投资110亿元的武汉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二期)、宜昌商业航天动力产业园、咸宁通宇卫星通信产业园全面开工,助力商业航天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项目,三峡库区首批绿色运输示范船、换电清漂转运船等集中开建;超低轨通遥一体“楚天”星座001星顺利入轨,星座组网步入快车道;荆门航空智能制造科技园、花湖机场航空维修与改装等项目加快建设,光谷、车谷低空经济产业园相继挂牌。着力打造一批先行样板,湖北省已形成年产3.3万台中高档数控装置、20万台高性能伺服电机,以及20发运载火箭、240颗小卫星制造能力;建成华中地区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光伏电池、n型高效光伏组件产能分别达2gw和10gw,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锻长补短产业链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目前,全省高端装备规上企业超过2000家,航天三江等年营收百亿级企业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85家。做优做强拳头产品,唱响湖北数控品牌,湖北省中高档数控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挖掘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潜力,“湖北造”电动船舶核心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到62%;壮大油气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油气开采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引导企业上链用链,长江船舶供应链服务平台上线运营,入链企业达到370家,降低融资成本2%、采购成本8%;聚集百余家氢燃料关联单位,船用氢燃料动力系统等相关产业链基本成型,整体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强化商业航天供应链管理,火箭固体推进剂及原材料产能国内领先。拓展场景示范应用,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5家、优秀场景129个;建成长江流域最大全电动公务码头和首批长江干线lng加注站,首批近百艘电动无人游艇落地东湖景区;打造武汉光谷低空共享无人机示范区;省级每年评选发布10个卫星应用示范场景。

营造良好产业生态,辐射效应持续释放。制定印发《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若干措施》《突破性发展商业航天行动计划》《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发起筹建7支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金,总规模490亿元,加快形成财政、金融支持合力。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细分领域,组建一批产业联盟,定期开展产业链对接活动。连续9年举办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中国国际机电博览会,扩大湖北品牌影响。举办首届“制造翘楚”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活动,为1200余家企业搭建对接交流平台,签约项目211项,共计1359亿元。


武汉力争到2025年

建成国内一流高端装备产业

创新基地


武汉市将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围绕企业主体培育、特色产业集聚、产业生态构建等采取具体措施,力争到2025年产业规模突破2500亿元,建成国内一流高端装备产业创新基地。

在工业母机方面,统筹推进高端工业母机产业集群建设,重点打造武汉新城工业母机产业园、一站式供应链平台等,放大高端工业母机特色优势,推进产业集聚发展。


在绿色智能船舶方面,以武昌区、新洲区为重点,分别加快建设绿色智能船舶设计和建造集聚区,发挥武汉船舶“设计强、应用强”的集聚辐射效应,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新型产业链。


在低空经济方面,依托东湖高新区,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企业总部及研发、应用服务基地。依托武汉经济开发区,加快打造低空经济研发制造、试验试飞、飞行服务及航空运动基地。


在商业航天方面,持续推进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建设,开展航天核心产业链布局,打造以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空间信息应用服务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

衔接“货、航、船、港、闸”
全要素

湖北港口集团联合武汉、黄冈、荆州、宜昌等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共同组建湖北长江船舶供应链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优化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链,将围绕全生命周期服务,衔接“货、航、船、港、闸”全要素,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一是数智赋能打通信息堵点。搭建船舶供应链服务平台,链接市场客户群体,承办“制造翘楚”供应链产业链船舶工业专场对接会,促成上下游单位达成合作协议20份,引导入链核心企业超370余家。开发“湖北省支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发展资金申请”等政策服务功能,协助59个项目完成线上申报,助推产业“数智化”升级。


二是靶向发力补齐要素短板。在设计端,参与组建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典型应用场景,设计研发标准船型。在制造端,参与宜昌船舶产业园智能仓储暨预处理产线项目,支持推广智能制造,助力船舶产业园区转型升级。在配套端,联合华电等能源企业,发起组建船用能源服务公司,推动船舶充换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三是整合资源推进供需对接。以120标箱长江支线换电式电动集装箱船型为例,采用“1 4 3”模式,实现标准船型规模化应用,目前1艘平稳运行300航次,4艘在建,3艘规划中。把握“两新”政策机遇,与船厂深度合作,规范船舶拆解工艺流程,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业务模式。

华中数控营业收入

持续6年增长

产业规模翻番


华中数控“三十年磨一剑”,研制的高端五轴数控系统已实现全面国产化。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领域批量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国内高档数控系统第一品牌。2018年至2023年,华中数控实现营业收入持续6年增长,产业规模翻番。


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是世界上首台搭载ai芯片的智能数控系统,首批将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于数控系统,已在国内多家机床企业小批量配套应用。华中数控联合山东豪迈、济南二机、华工法利莱等优势企业,以场景为牵引,建立数控系统对标测试平台,开展与国外顶级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加工效率的对标实测,主要指标不断提升。

华中数控五轴联动数控系统销售台套数2023年同比年增长60%,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激光加工、3c加工等领域加速推广应用。华工激光和华中数控共同对标国外高端激光加工机床,依托华中9型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技术平台,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床,通过链长、链主、链创“三链”融合的创新合作模式,助力华工激光在国内五轴激光切割机床市场占有率第一。


擦亮“湖北造”快舟

“金牌火箭”招牌


近年来,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聚焦航天产业主责主业,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牵引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水平提升,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航天发射履约能力不断提升。现投入常态化发射的产品主要有快舟一号甲和快舟十一号两型固体运载火箭,具有“快响应、低成本、高可靠、高精度”等特点,满足多样化航天发射需求。目前,快舟火箭已累计执行3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6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迈入“快频”发射新阶段。快舟火箭先后创造和保持了我国航天发射最快、发射间隔时间最短、入轨精度最高、商业星座最快组网等多项纪录。同时,也是国内商业航天发射成功次数最多的企业。


二是狠抓关键技术攻关,运载火箭型谱建设取得新突破。在固体火箭方面,持续开展运载能力提升、降成本和型谱丰富工作,不断提升火箭性价比,更好地服务市场需求;液体火箭方面,加快开展快舟六号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研制工作。目前,自主研发的“鸣凤”可重复使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已完成长程、多次起动、深度变推、摇摆等多项热试车性能考核,完成关键技术攻关。快舟火箭悬停飞行试验箭圆满完成了垂直起降试验,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取得新突破,逐步形成了“巩固固体、发展液体、固液并举”的协同创新发展格局。


三是不断完善支撑保障,核心能力建设再上新台阶。位于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内的火箭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形成年产20发快舟火箭的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建成华中地区规模最大、能力最全的液体发动机试验中心。公司依托湖北孝感、宜昌等地航天成熟配套优势,已建立形成完备的运载火箭供应链体系。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凯发k8国际注册的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