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西藏,七百余朵富民花绽放“山之南” -凯发k8国际注册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一角。(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映午 通讯员 周志远 姜楠
“在公司的帮助下,我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还懂得了更多民族团结的道理。”这是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安全部部长扎西的感受。
这位藏族同胞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扎西说,公司成就了他的事业,让他有经济实力建新房、买新车,他对此很感激。
在西藏山南,湖北援藏产业带动众多“扎西”转观念、学技能,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自1994年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来,湖北将产业援藏置于援藏工作的头等地位,探索富民强边的产业援藏新路径。
9月4日至6日,湖北省党政代表团赴西藏学习考察。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湖北产业援藏工作予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湖北累计实施援藏项目704个
从湖之北到山之南,鄂藏携手共进。
30年来,湖北坚持将己之所有与当地所需相结合,将己之所长与西藏独特资源相结合,把发展产业作为对口援藏的强基之策,构建高质量援藏工作格局。一方面,作为全国为数不多拥有41个工业门类的省份,湖北能根据西藏发展需求填补相应空白;另一方面,湖北在某些领域、某些行业,通过结合西藏独特资源,有希望打造出高端产业集群。
蓝天白云下的西藏宏农藏鸡产业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魏铼 摄)
30年来,湖北累计实施援藏项目704个,援助资金物资共计48.6亿元,推动山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19年,湖北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湖北产业援藏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按照“全要素、全链条、全地域”的思路谋划产业项目,引导和支持湖北企业在山南投资兴业,推动湖北产业优势和山南资源优势深度融合。为此,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严格把关产业项目:要为当地所需,能起到强链、补链、延链作用;企业要具有强大生命力,确保落地生根;企业家要有扎根西藏、服务西藏的强烈意愿。
山南市发改委原受援办负责人阿珍说:“湖北省援藏工作队深入调研山南当地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精准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确保了产业援藏项目花开满园。”
截至目前,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先后签约项目50余个,总金额超过160亿元,创历史纪录,位居对口支援山南三省份中的首位,涉及信息化、商业综合体、新能源、电子商务、农林业等多个领域。
开创产业援藏“华新模式”“宏农模式”
2002年,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号召,成为第一家奔赴高原的湖北企业。
从成立华新水泥西藏公司到成立西藏日喀则高新雪莲水泥有限公司,从年产水泥30万吨到550万吨……20年来,华新水泥的西藏事业蓬勃发展,实现援藏模式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开创了闻名全国的产业援藏“华新模式”。
华新水泥(西藏)有限公司。(受访单位供图)
截至2023年12月底,华新水泥在西藏销售水泥3179.37万吨,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82.44亿元,向当地上缴税收22.02亿元。山南市桑日县在华新水泥的带动下一跃成为西藏“十大保障县”之一。
华新水泥在当地招收员工近800人,通过带动运输、服务等配套产业发展,间接促成万余群众奔向小康。
除了“华新模式”,湖北产业援藏还开创了“宏农模式”。
2020年以前,西藏市场上85%的鸡蛋来自内地,价格高还不新鲜。这一年,西藏宏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公司克服一系列不利因素,把藏区鸡苗存活率、产蛋率从不到60%,分别提升至97%、96%以上,创下了全球规模化蛋鸡养殖海拔最高、成活率最高等纪录。
公司董事长张宏林说:“西藏宏农生产的高原蛋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可以生吃。”
今年底,总投资8.5亿元的200万羽全智能化藏鸡产业园项目全部投产后,西藏将实现鲜蛋100%自给自足。
为带动周边村民致富,西藏宏农推出“宏农简化蛋鸡养殖模式”,鸡苗养到90天后发放给村民养殖,公司回收鸡蛋和老母鸡。张宏林说,据估算,一个家庭如果养殖5000只鸡,一年净利润可达15万元。
产业拉动经济,促进民族团结。2021年,西藏宏农技术员陈凡和藏族员工白玛噶珍喜结良缘,白玛噶珍的母亲在婚礼上说:“汉族和藏族是一个母亲的两个女儿,陈凡和白玛噶珍的结合是亲上加亲。”如今,他们已有了一个两岁的掌上明珠。
武汉黄陂小伙与西藏乃东藏族姑娘在木兰湖畔喜结连理。(通讯员庄辉锦)
一系列援藏产业推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各民族广泛交流,极大提升了西藏各族同胞的获得感、幸福感。
山南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领队王云清说:“湖北产业援藏很好地将政治、经济、社会、民生有机统一起来。”
阿珍则认为,湖北在产业援藏过程中不断创新援藏模式,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同时也为其他省市的援藏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如今,湖北产业援藏再次提质增效,注重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不断丰富产业援藏“湖北模式”更深刻的内涵。
高原益生菌项目有望打破国际垄断
西藏产业基础薄弱,如何才能发展出具有高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湖北安琪生物集团有限公司给出了答案。
8月19日,湖北省首个科技援藏成果转化落地项目——西藏安琪珠峰高原益生菌项目投产。
西藏安琪珠峰高原益生菌项目正式投产现场。(通讯员张小军供图)
这是盛开在山南市加查县的又一朵鲜艳的“格桑花”!
3年前,安琪集团派出科研团队,加入到湖北对口援藏行列。3年来,科研团队克服高反,走进牧民家里收集乳制品,勇闯无人区追牦牛拾牛粪,开展一系列微生物资源普查收集、鉴定评价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研团队先后采集、保藏菌株超过1800株,申请专利30项。
还有好消息!经研究发现,在保藏菌株中,部分益生菌菌株具有产业化资质。2023年,国内益生菌市场规模达1400亿元。
安琪集团敏锐地嗅到商机,迅速决断:在山南成立西藏安琪珠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启动高原益生菌项目。
目前,从关键菌株到生产工艺,西藏安琪珠峰已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有望打破国内益生菌市场长期被国际巨头垄断的局面。项目满产达效后,预计可年产200吨高原益生菌冻干粉,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利税1亿元左右。
“科技支撑,是湖北产业援藏最鲜明的特征之一。”王云清如是说。
在全国范围,湖北率先出台省级科技援藏三年行动计划,围绕藏鸡、益生菌等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组建两家产业研究院和一家技术研究中心,推动省内10余家高校院所协同开展科研攻关,在西藏推广新业务、新技术132项。
在湖北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的不懈努力下,山南今年迎来更多高端项目:创博通航、西藏“雅江1号”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藏地苍穹文旅项目……
其中,创博通航生产的一款重型无人机,最大起飞重量360公斤,能在大风、雨雪等极端环境下工作,在西藏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雅江1号”项目,算力规模达到2000p(1p相当于每秒运算一千万亿次),致力于打造西藏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算力中心。
“这将助力湖北产业援藏在高原尽快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王云清表示。
以“店小二”精神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我的目标是把公司打造成西藏的知名企业。”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枫梅说。
6年前,罗枫梅带着先进的制氧技术来到西藏,由于误判市场行情,导致共享吸氧项目非但没能打开西藏市场,反而亏损了一大笔钱。性格要强的罗枫梅没有打退堂鼓,而是听从湖北省援藏工作队的意见,转换发展思路,在山南投资成立西藏清匠,生产、销售专业的制氧设备。
随着工厂正式建成投产,一台台制氧设备下线,似乎预示着罗枫梅的西藏事业开始走向正轨,不承想又一盆冷水泼来。西藏清匠生产的制氧机,无人问津。
“在寒冷的冬天,只有我一人卖棉袄,衣服单薄的人却不愿购买,是因为价格太贵,还是对产品不了解?”反思后的罗枫梅决定,在当地群众中选出200位代表,免费赠送他们制氧机。
西藏清匠电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单位供图)
痛点带来需求,需求塑造市场。好产品很快带来好口碑,再加上价格更实惠、售后全免费等优势,一下子就把局面打开了。如今,西藏清匠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预计年生产总值可达1.7亿元。
援藏考验身体素质,更考验精神意志。
“来西藏发展,必须要有企业家精神和民生情怀,把产业当作事业做,才能真正扎根当地、服务当地。”王云清说。
湖北省援藏工作队的全体成员,都是湖北产业援藏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把大爱撒向边疆热土,把担当刻在雪域高原,把忠诚融进祖国山河,主动承担起“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职责,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一个援藏产业,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短则三五年,长则七八年,湖北省援藏工作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王云清说,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北省援藏工作队将继续谋划好产业援藏发展路径:一方面支持现有援藏企业修好“内功”,通过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生态。另一方面,着重引进科技型、结合西藏独有资源和针对当地市场空白的企业,推动援藏产业在山南形成集群效应。
长江畔的黄鹤楼和雅鲁藏布江边的雍布拉康,将共同见证两江人民深情交融、鄂藏两地携手发展更加美好的前景。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