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推进创新平台、主体、环境建设——科技创新激活天门经济 -凯发k8国际注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茜 通讯员 沈松峰 熊文婷
12月1日,鸿硕精密电工(湖北)电子产业园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批批高端高频传输信号线从天门出发,销往海外。该产业园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0亿元以上,将为天门市电子信息板块注入新力量。
这是天门引进的又一家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台北市,是全球高端tv、液晶显示器厂及游戏机等高频传输信号线供货商。
科技创新正在激活天门经济。今年来,天门实施高企科小倍增工程,主攻“飞地研发”,并首次将科技创新纳入镇域经济考核,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创新发展新路径。前三季度,该市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速24%,位居全省第四。
“天门将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好创新这个最大变量,一体推进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建设,主动对接湖北实验室及光谷科创大走廊建设。”天门市委书记易先荣表示,通过改革创新赋能开发区发展,力争2023年将天门开发区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奖励创新,高新企业数量创新高
11月,国家工信部新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张榜,天门纺机自主研发的棉纺并条机上榜。
连日来,天门纺机对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超大卷装双眼高速自调匀整并条机”——tm19并线生产情况进行评估摸底,从首批客户反馈来看,tm19完全契合客户对高稳定性、高智能化、高速度的需求。目前公司t1系列并条机产品全球订单络绎不绝,产、销同步增长35%以上。
“从十年前第一台自调匀整并条机成功下线,到如今‘全自调匀整’概念的普及并得到行业认同,天门纺机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天门纺机董事长沈方勇年近六旬,始终奋战在研发一线。
如何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每个企业都需要寻找答案。益泰药业“两条腿”走路,开展抗病毒药阿昔洛韦等老产品的工艺优化,同时开展抗病毒药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等新产品的研发;庄品健与湖北大学合作,打造智慧农业环境监测和可视化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建立“ai”大数据中心和大米“数字名片”。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今年来,天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倍增工程,建立100家高新技术企业滚动培育库,并加大兑现力度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前三季度,天门高新企业申报数、入库数均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该市高新企业数量达60家。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8家,同比增长167%。
“飞地科研”,衔接“天线”与“地气”
囿于人才、地域等限制,县域的科技创新往往跟不上行业尖端技术发展。天门创新思维鼓励“飞地研发”,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大步追赶技术潮流。
诺邦科技是从事锂电池电解液及添加剂等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天门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发明专利20多项,产品被评为行业十大品牌之一。
去年11月,为寻求更深度合作,诺邦科技在武汉新成立紫荆星新材料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资深专家合作研究锂离子电池材料应用开发,解决锂电子材料成本和大规模应用问题,同时涉及高低温与长寿命特种电池核心材料研发。
公司负责人段懿轩介绍,钠离子电池是未来储能市场新的应用材料,目前,研究院正积极探索该项目的技术突破,希望未来能占领行业制高点,参与制订新能源行业相关技术标准。
人福成田与总部人福医药集团合作,在武汉研发中心成立皮肤科小组,研发皮肤细分领域药物,成果在人福成田转化。目前,人福成田拥有5大剂型14个品种,莫匹罗星软膏、阿昔洛韦乳膏等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同类产品前列。人福成田董事长刘长国介绍,目前在研新品有4至5个,预计2023年将有2至3个新品面市。
天门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科技同兴”。按照“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天门,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天门”的思路,积极探索新型政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今年新组建新型研发机构13个,目前,天门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载体44个。
整合发展,科技创新首次纳入镇域经济考核
今年,天门首次将科技创新工作纳入镇域经济考核。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注意到,从草案到定版的考核办法,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从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等5项增加到7项,按照各乡镇办场园的资源禀赋分类考核,对超额完成任务的乡镇实行加分制。
此前,天门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一区三园”管理模式,即天门经济开发区、天门高新园、天门工业园、岳口工业园。然而,此前“一区三园”机构设置有名无实,园区竞争同质化,优质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
今年10月,天门出台实施方案,将“一区三园”整合发展,部署17项重点改革攻坚任务。坚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方向,有序剥离园区社会管理、开发运营职能,由开发区统筹园区规划、产业发展、政策制定等工作,天门高新园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天门工业园则以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为主;岳口工业园聚焦医药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
11月,天门出台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强化创新体系、创新能力、创新生态建设,将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倾斜。预计到202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8%以上,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4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