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 优化育人模式 -凯发k8国际注册

——天门市第一小学“双减”纪实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9日
来源:天门市融媒体中心
打印:
字体:

教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育人是教育的神圣职责。“双减”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强有力抓手。

天门市第一小学积极贯彻执行国家“双减”政策,秉持“乐教育”的办学理念,确立“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乐园”的目标导向,致力于让“让每一个生命快乐成长”的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优化育人模式,从培养“乐锻炼、乐学习、乐参与、乐实践、乐奉献”的阳光少年入手,勇于追求“人人向上、人人乐学、人人出彩”的时代价值,因材施教、“五育并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做到了“校内提质、校外减负”,深受全校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融合校本课程,盘活资源,探索“课后服务”育人模式

学校统筹规划建设校内课程体系,重建课后服务教育课程结构,遵循教育和学生的成长规律,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增强学生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科学兴趣为目标,课后服务设置益智类、体能类、艺术类、技能类、科创类等近二十个科目课程供学生选择,如阅读、写作、书法、思维、趣味英语、舞蹈、合唱、乐器、手势舞、绘画、围棋、戏曲、足球、篮球、花样跳绳、手工、科普等。课后服务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覆盖,不断优化和拓展课后服务项目,凸显适宜性、趣味性、人文性、艺术性,尊重多元化、个性化,满足不同学生心理、兴趣、发展需求。挖掘教师资源,优化课程配置;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校共育;挖掘社会资源,拓展学生视野。课后服务与“艺体结合”“家校结合”“实践结合”“文化结合”互融共生,在学校各科名师工作室引领下,优秀教师层出不穷、优秀家长和行业精英重返讲台,红色课堂与精品戏曲在校园交相辉映,茶圣陆羽与石家河文化在孩子们心中落地生根。周一至周五,孩子们在老师辅导下,完成好了课堂学习任务,卸下了课后作业负担。他们可以尽情地参与到戏曲、糖塑、围棋、足球、兵乓球、羽毛球、毽球、篮球等课后服务项目中去。舞台上艺术绽放,球场上奔跑如飞,赛道上你追我赶,棋桌上智慧闪光。歌声传情,笑语承欢,激情校园,幸福满满。

聚焦“双减”要求,打通壁垒,创编特色实践作业

学校制定了《天门市第一小学作业管理制度》《天门市第一小学作业公示制度》,严格按照政策要求控制作业总量。各学科以班为单位,利用课后服务,为学困生答疑解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学校规范作业设计、布置、批改全流程管理,控制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需求,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学制定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课程计划,精选教学内容,打磨特色课程。学校根据学情统筹安排学生的实践性作业,做到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周期衔接、学科融合、师生融洽、成效可期、家长满意,既要符合学习规律,又能体现时代要求,如“名著情景剧”“数学思维导图”“故事配画”“观影卡片”“创意作文”“趣味英语”“巧手折纸”“阅读小报”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基础和兴趣特长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途径拓展完成,巩固课堂所学,培养了课后兴趣,开发各种潜能。每学期,学校通过美篇、小视频、作品集、文艺汇演等多种方式收集整理、展示评比教师的课件、教案、课堂实录和学生的实践作业,汇聚优秀的光点,展示师生的才华,升华作业的内涵。

打造精品课程,提升素质,让“双减”落地生花

学校从“文化传承、学生需求、教师特色”三个维度,构建“基础性、发展性、探究性”融合课程,形成作业辅导、体育运动、艺术修养、社团活动、科学实践五大课后服务模式,推行“3 x 1”课后服务课程体系(“3”就是语、数、英三科以自然班形式,由学科教师开展作业辅导,对知识点进行答疑解惑;“x”是以混班形式开展的合班辅导、多彩社团和个性化课程等;“1”指的是每天一名课后服务教师进班,从体育、艺术、科普、游戏、综合实践、课外阅读等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优化“5 2”服务,筑牢学校教育主阵地。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多元服务。“双减”三年来,学校共开发打造精品课程四大类,即“文化传承、艺术美育、体育健身、科技创新”四大特色课程,形成精品社团13个(有合唱、舞蹈、鼓号、篮球、足球、兵乓球、毽球、武术、口才、思维、书法、国画、围棋等社团 )、特长培优社团34个、基础培优社团70个。社团活动立足“学校特色,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做到文体融合、学科融合、身心融合,培养学生体健身强、乐观向上、勤奋好学、敢于拼搏、和谐共进的优良品质,厚植学生家校情怀、家国情怀,达成以体育人、以文化人、科学育人、立德树人的立体效应。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社团活动,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成就美好未来”为主题,学校在校园内开辟“红领巾种植园”,让班级、学生认领一块“责任田”,参与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捉虫......将劳动教育渗透于生活的点点滴滴,让师生们身体力行感受劳动的快乐,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天门市第一小学的“双减”实践,激活了学校教育的满池春水,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潜能,调动了家长的参与热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切实回应了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民生需求。(作者:湖北省督学、天门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督学 石品雄 天门市第一小学责任督学 聂永波 程海霞 周星


扫描二维码
在您的设备上浏览本页

网站简介广告服务标识说明凯发k8国际注册的联系方式法律声明建议投诉
网站地图